上到車就好 愈住愈細歎奈何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10/06 00:29

最後更新: 2016/10/06 00:40

分享:

分享:

本港住宅單位面積愈來愈細,售價卻愈來愈貴,細到連廁所門都關不上,但因售300餘萬元仍吸引不少人入市。

為了盡用空間,有設計要住客睡在「馬桶」上;有學者分析,住屋尊嚴已在「上到車就好」的社會氣氛下消失。

約400平方呎的深井「光屋」單位,住了一家4口,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00平方呎,且屬臨時性質,最多只可以租住3年,但受惠人楊太已心滿意足:「至少這3年可以讓小朋友在一個好的環境長大。」心願微小,皆因4人劏房家庭的居住環境更慘,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約30平方呎。

對於3年後有何打算,正輪候公屋的楊太稱,最期望可以好好儲蓄,就算屆時未獲編配公屋,亦可以租用其他單位。

【延伸閱讀】舊宿舍活化「光屋」 供有需要家庭

【延伸閱讀】限米煮限飯 由「天真」開始

低收入人士尚有「光屋」、「公屋」幫一把,夾心一族在現時樓價高企下,要「上車」就更難,想手持200萬、300萬元上車就要將貨就價,即使地產商推出的單位愈來愈細,面積200平方呎以下的單位亦不乏市場。

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,上車人士為求一樓在手,已進入集體恐慌的狀態,又認為會影響社區的穩定性,「細單位一個人住無問題,但家庭崗位會變,結婚生小孩後如何是好,到時換樓一來成本高昂,二來社區會失去中長期的穩定性。」